我們正在見證臺灣第四波的民主改革


觀看歷史,第一波民主運動肇因於日本時代臺灣人民對於外地殖民者的不滿,在這一波運動中,西方社會的知識、法律、政治、道德、文化、概念被傳入福爾摩沙,自由戀愛被討論、女權主義的提升、天賦人權的思想、宗教自由的普及、共產主義的散播等不同的政治理念被討論,不過,這波民主運動者的主張沒有被當權者所聽見,隨著二次大戰的結束,臺灣「被回歸」中國而劃下句點。

緊接著,臺灣的第二波民主運動隨著戰後國民政府的腐敗無能而被激起,過去帶領第一波運動的領導者,有的早已去世,來不及見證他們心中祖國的真實糜爛面貌(蔣渭水、賴和、王敏川、蔡惠如),有的早已流亡海外(蔡阿信、林獻堂、王萬得、李應章),也有人選擇隱居不再過問政治(連溫卿、陳逢源),但有更多知識份子繼續挺身而出,完成前一代先輩的夢想。

目睹外省人尸位素餐、軍隊四處搶劫、省政府佔地為王,臺灣人民憤怒的情緒在二二八當天被激起,但政府卻以大屠殺來回應,爾後,民主運動被轉入地下與民間,卻在雷震被關入監獄後宣告再次失敗,許多菁英份子亦被當局以莫須有的「叛亂」、「通匪」等處死。

然而,他們的遺囑在戰後新生的一代手中完成。隨著蔣介石去世、中華民國成為國際孤兒,這群人不畏過去獨裁者之子更加強烈的壓迫、恐嚇、嚴刑峻罰(林宅血案、陳文成命案、江南案),前仆後繼的投入民主化運動,如中壢事件、美麗島、廢除刑法一百條、野百合學運,不但讓獨裁者失去正當性,也讓人民的力量獲得匯集,當強烈的鎮壓失去效力,蔣經國只得在這個時代裡被迫讓步,臺灣人最終得以追求到民主、平等、自由。

當我們回顧歷史,我們會知道所謂歷史並非必然,任何事件究其根本,主要在於人的愚昧或是智慧,而當代的我們,正在見證轉型正義的成功與否,無論是清查不當黨產、追責過去犯罪者,紀念過去先輩、又或是挖掘被埋沒的歷史事實,此波民主運動成功與否的關鍵,就在每個人是否能真正面對過去,並且對未來不至於失去信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