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崇無神,因崇生懼,因懼生敬,因敬稱神。


麥子對不吃麵包的狐狸而言沒有任何用途,畢竟他對金黃色的稻田一點興趣都沒有;但對某些嗜麥成癮的人來說(我想世界上還是有這樣的人吧),軟綿綿的麵包和剛出爐的濃濃麥香,可說是他們的精神支柱也不為過。

很顯然地,每個人的好惡是非,總是跟隨自己所擁有的價值觀而有所變動,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樣,有些「東西」對某些人來說可能很有幫助,但另一群人卻覺得一點用處都沒有。

是故,最近我常在想,宗教這種「東西」或許也是如此。儘管身為大甲子民,從小待在臺灣天壇.鎮瀾宮的日子可能比去全聯還多。但老實說,對於那些超自然、超維度、超科學的元素和現象,或許是我的巫力不夠,我還是沒辦法完全的接受。

如同 Saki 在他的短篇作品〈The Match-Maker〉裡提到的一樣,「我想蚵仔比任何宗教都還要偉大,蚵仔們不僅原諒了我們對它們的不友善,還煽動我們繼續對它做些可怕的事情。但一旦到了餐桌上,我們會看到名為奉獻的精神從汁液中油然而生,在基督教或佛教的教義當中,沒有任何東西能與蚵仔寬容無私的心比擬。」

但即使如此,這也不代表我認為那些被稱作「宗教」的泛泛信仰是不對的,我身邊有許多深受精神疾病所困擾著的人們,都各自在不同的「神明」幫助下 —— 不管是東方的、還是西方的;亙古流傳的經典、還是新興的宗教裡 —— 得到了或多或少的救贖,有的可能只是微乎其微的幫助,有的則如同當頭棒喝般有了明顯的改善 —— 那些對我沒有太多幫助的「東西」,對另一群人來說卻宛如特效藥般。

無崇無神,因崇生懼,因懼生敬,因敬稱神。在那些被稱作「神明」的超自然存在面前,渺小人類的一切都是沒有隱私的,許多人都冒著再次受到傷害的風險,嘗試回憶那些不太好過的曾經,敞開大門坦露心聲,誠心的對神明祈禱,祈禱自己不要被壞東西盯上,祈禱自己夠幸運能戰勝一切。

在身為旁觀者的我眼裡,他們都非常、非常的了不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