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經濟學


很快地大學要畢業了,雖然實際上在這裡只待了三年,但還是想提一下我對經濟學的看法。

經濟學的重新定義

在上個世紀裡,經濟學把觸角擴張到了各個領域當中,重新將自己定位成一門和社會本身、乃至於和人類文明發展密不可分的學問。在二十一世紀裡,當學問之間的「跨領域統整」成為必然的現在,經濟學依舊在各大領域裡扮演著關鍵角色。

在我初見經濟學的時候,曾經認真思考過「經濟學」是否真的是一門「科學」?感到困惑的原因是當時我所認知的經濟學、或者該說「社會科學」,無法像物理或化學這樣的「自然科學」一樣給出一個「準確的標準答案」。

因此,在得知有學者將市場中的價格波動以布朗運動(Brownian motion)解釋、或是發展出基於熱力學的熱經濟學(Thermoeconomics)、混沌理論的混沌經濟學(Chaotic Economics)、模糊理論的模糊經濟學(Fuzzy Economics)、在國際貿易裡借鑑牛頓萬有引力理論,提出貿易引力模型(Gravity Model of Trade)時,我選擇重拾物理課本,感受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不同之處。

「所以說經濟學在模仿物理學嗎?」

確實,經濟學常為人詬病的關鍵是經濟學家做了太多「理想」的假設,像是人在選擇時是理性的(後來引入有限理性的概念)、看不見的手會分配市場上一切、均衡的存在,這些都和現實生活中實際的情況有所脫鉤。但就如同物理學家們假設理想活塞無摩擦力、理想乾水無阻滯性、理想氣體本身不占有體積等公式一樣,那是因為我們能分析的條件和線索實在有限,最多只能「理想」的去觀察現象、提出假設、驗證現象並且檢討理論。

在這基礎之上,經濟學借用了數學的符號來推論計算過程、設計相關的模型搭配實證的統計結果、甚至還有一些理工實驗的概念、或是心理學上的分析,在某種程度上「數學化」、「科學化」了經濟學。

即便如此,經濟學仍無法像自然科學一樣有很精準的預測能力,但在經過前輩們的努力之下,至少主要領域都能預測大方向、提供政策建議、改善政府缺失。當然,這或多或少都還有改善的空間,但很多時候我們也只能承認自我見識的渺小、學海知識的無涯,以及對於人類社會實在是一無所知。

但也正因為如此,更驗證了經濟學是一門充滿「活力」的學科。有時候,新的解釋會取代掉舊的理論,又或是舊的理論會被提起重新詮釋,又或是合併其他學科而蹦出新的未知領域,這不斷思考碰撞的過程,或許就是我喜歡經濟學的原因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