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書本


前幾天上課的時候,聽到有一組講到幾間二手書店的近況,從被搬家又被倒閉的胡思、活得好好的雅博客、向外擴店的茉莉,讓我想起以前到訪的日子。

如果把書依流行的時間,分為短期內大賣的「暢銷書」、擁有兩三代讀者的「長銷書」、能夠跨越數個世紀的「經典書」三類,人們會說,二手書店的最大存在價值,就在於尋找後兩者的過程和結果,畢竟那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陳舊老書,在蓋滿灰塵的書皮之下更顯蒐藏價值。

但我覺得,二手書店另一個意義是在生活中尋覓錯過的惆悵、彌補遺失的悔恨、以及淺嚐可能的希望。像我其實一直都很想收套舊版的三毛,可惜市面上早已絕版,只剩下前幾年皇冠改版的典藏版。但新版卻擅自把原先的故事依主題打散在不同集數中,使文章間的發表時序存在很大的落差,再加上多了很多草稿、家書性質的文稿,我其實不是很喜歡。

原因無他,因為個人的體驗和心境必會影響作者當下的寫作風格,隨意拆分故事脈絡並不是件好事;而且對一個創作者來說,若未出版的其實是屬不成熟的作品,那麼對於致臻完美的人而言,真的適合出版嗎?那些和好友或讀者私底下往來的信件,又真的適合攤在陽光下嗎?讀了新版後真的越想越不對勁。

據我媽說,她以前是有整套的,不過後來全部捐給圖書館了,來不及當作傳家寶。因此,我偶爾會跑到二手書店找看看有無人願意割愛,可惜要不東缺西缺,要不就是書況實在太差,總是湊不齊整套,只能說我活在一個什麼都兜不攏的年代裡,實為遺憾。

有些書在某個時間點若錯過了,可能就再也找不到了,也許是因為書名過眼即忘,也可能是出版社不再刷了,也可能就忘了有這麼一回事。雖然不是說舊的東西就比較好,但我算是個念舊的人,除了書籍本身的價值之外,那份藏在頁與頁之間、關於閱讀的回憶更是無價。

仔細想想,在二手書店裡尋找人與書的細絲關係,恰如在生活裡尋找人與人之間的神秘關聯差不多,「尋覓錯過的惆悵、彌補遺失的悔恨、以及淺嚐可能的希望」,嗯,就是這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