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當代設計館〈生命之樹〉

對永恆的追求,反應的是每個民族的美學想像


「降生於世,人總是在萬物有盡的提醒中,更為渴想永恆。」

──〔生命之樹:國際工藝交流展

綜觀歷史,人類要先形成信仰,才會誕生文化;爾後有了文化的基礎,文明方始得開展。

作為文明之母的信仰,儘管全球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地形、氣候、發展條件下都各自孕育出了不同的神話及信仰對象,但卻都不約而同的出現「生命之樹」的概念。

或許是嚮往「樹」那看起來在人類短暫有生之年之內不變的永恆,也或許是對「樹」那生生不息的生態發展感到崇拜,許多文明將「樹」和「生命」,乃至於「神靈」連結在一起,認為先有了樹和神靈,才有了生命:包含伊斯蘭文明中的永生之樹、《創世紀》中的知善惡樹、猶太文化中的卡巴拉、北歐神話中的世界之樹、佛陀頓悟之下的菩提樹、《薄伽梵歌》裡的生命與存在之樹、印尼皮影戲開場的生命之樹、漢文明中的王母蟠桃等等。

「在天地尚未創造之時,某種超自然的力量首先先創造了一尊巨樹,讓他成為了這個宇宙的起源。」

「慢慢的,這棵巨木的枝幹成為了後來不同世界的基礎。這棵樹定義了天與地:他所踩之處即為地,枝幹所及之處即為天。他既是宇宙的中心,也是宇宙法則的支配者,他讓時間有了流動的動力,創造了過去、現在、和未來的概念。」

「世界上所有的生命也由他而孕育,其中想必包括我們人們。」

或許,在近代宗教普及以前,「對生命之樹/世界之樹的信仰」曾經佔據人類歷史很長一段時間,乃至於後世文明的出發點仍然和「樹」有關吧。

人類是一種充滿矛盾的生物,我們一邊對於「永恆」充滿想像和渴望,一邊卻永遠沒辦法準確的回答如果有永恆的生命是怎樣的心情。想必正是這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,使我們轉而崇拜大地的力量、感慨生命的短暫、對於未知充滿好奇。在這裡,許多的藝術家以纖維、漆、金屬、木、竹、陶等介質創作,以樹為形或者以樹之意,嘗試回應人們對於「何為永恆」的探問。

我想,對於「永恆」的追求和疑問,仍然持續觸發每一個世代對於「美學」的感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