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 白晝之夜

那些在街頭裡的塗鴉牆


深夜的十月,位於街頭的塗鴉版。

其實如果有機會在街頭塗鴉版前面放台攝影機,來拍段縮時攝影之類的事情,想必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。

我可以大膽設想,在它架設的初期,路人們看著乾淨的塗鴉版,明知它的用途就是用來讓路過的每個人在上面作畫,卻因為沒人起頭而不敢往前拿起畫筆。

但是很快的,一旦有勇敢的人拿起粉筆,無論這個人是被朋友群捧的,還是比較大膽不怕眼光的任何人,在旁邊圍觀的群眾馬上就會用一種模仿、有趣的心態而跟進。毫無疑問的,這也是一種「從眾」的表現。

一開始在板板上佔地為王的塗鴉其實不存在任何的觀點或是想法,可能只是無名氏順手的塗鴉、寫下自己來自哪裡、將自已的家鄉故居母校母系寫了上去,或是有些比較頑皮的人會寫上姓名,那是一種某某某到此一遊的紀念。

但畢竟他是放在馬路上的,一群人離開,又馬上會有新的一群人湊上去。新來的人憑藉著自己看「順不順眼」來選擇性的覆蓋、抹除、或是略過前一個人的塗鴉。

漸漸的,有幾個主題被凸顯出來。新來的人們看著它,思考接下來要寫些什麼,畫些什麼,在經過腦內重組之後以塗鴉的方式表現在這塊板子上面。

因次新的塗鴉就這樣一層又一層的不斷覆蓋下去,和旁邊大家「決定」要讓它保留的,並存在同一塊板板上面。

到了一個穩定的階段,塗鴉的範圍和內容會漸漸的被定型,經過好幾個小時所留下來的塗鴉,大多都是眾人默契之下「它很有趣,所以應該被留下」的篩選。沒有人會知道是誰第一個寫下了這些東西,也沒有人會知道有多少人、是誰看到了這片塗鴉卻選擇性的讓他繼續留著。

它們代表著當晚某個時段內走過的人們對這個社會的看法和默許,默許這段文字、這份圖騰繼續存在,以表現我們對這個社會的看法,可能是種提示、是種警惕、是種諷刺、是種嘲笑、是種紀錄,但更多的是平常集眾人意志的潛在想法。

也因此,殘存到最後的塗鴉內容,想必就是眾人當下的意識吧。